以終為始,先來介紹一下我們家目前的智慧家庭 (Smart Home) 配置,讓大家先有個概念和想像,未來再陸續介紹我是怎麼一步步走到現在的。

如果你對智慧家庭的概念還很模糊,可以參考這篇概念介紹:

智慧家庭必備三大元素,懶的程度決定家的智慧程度 | SpaceN
「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」這句 20 多年前的廣告台詞,一直到現在還是如此地貼切。如果你跟我一樣沒有最懶只有更懶,如過你像我一樣每天都在猜拳誰下床關燈,如果你和我一樣每天出門都在想「燈關了沒?冷氣關了沒?」那建置智慧家庭肯定會是你有生以來最棒的決定!今天就由我來跟你介紹什麼是智慧家庭?再告訴你這一切該從何開始!

日常使用功能

上圖就是我們家 Home Assistant 幾個日常使用的畫面,由左至右依序分別是:

  • Dashboard:簡要顯示幾項基礎資訊 (我和阿珊在家的狀況、天氣、溫度、濕度、空氣品質) 以及兩個常用的情境 (Scenes)。
  • 視覺化控制介面:用平面圖當底,把各個裝置放在對應位置,比起一般常見的 Homekit 和 Google Home 格狀排排站,用平面圖呈現更能快速找到想要控制的燈、冷氣或其他裝置。
  • 掃地機器人控制:把 Roborock S7 MaxV 掃地機器人功能整合進來,可以進行大部分常用的操作。
  • 自動化設定:智慧家庭最重要的部分,基本上就像是大腦般的存在,也是智慧家庭進化過程中最有成就感的部分。

家庭成員基礎資料

建置智慧家庭前,需要先盤點家庭成員的基礎屬性,未來選擇各種配置的時候才會有所依據。

  • 成員:我、阿珊、胖弟 (貓)
  • 常用裝置、作業系統:
    • 手機:我 Android,阿珊 iOS
    • 電腦:Windows、Mac 混用
    • 電視:Google Chromecast with Google TV
  • 主要活動區域:客廳、餐廳

智慧家庭相關配置概要

這裡先做一些概要說明,未來會分篇逐一介紹各種配置的選擇過程和不同方案的優缺點。

  • 網路配置:網路的配置和空間大小、隔間狀況有很重要的關係,我們家室內大概 25~30 坪、3 房、2 衛浴,弱電櫃大概在整個空間的中間,我只用一台 ASUS TUF-AX5400 目前還算堪用,只有少部分位置 (eg. 主臥衛浴、後陽台) 的 WiFi 訊號較弱,且根據「家庭成員基礎資料」的盤點活動區域主要集中在客、餐廳應該已經堪用,未來如果真的有需要還可以透過 ASUS 的 AiMesh 新增其他 router。
  • 智慧裝置連線方式:我原則上盡可能選 Zigbee,部分沒得選的就會走 WiFi。
  • 中樞系統:Home Assistant 整合所有裝置,解放各家 APP 束縛,自動化設定也更靈活,想怎麼動就怎麼動;根據「家庭成員基礎資料」的盤點 Homekit 就直接排除在方案之外,因為 Android 愛用者如我無法使用 🤣

以上希望讓大家對智慧家庭建置有初步的概念和想像,後續將會再針對各個環節做詳細介紹,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!